“接连退赛”的全红婵终于有了靠山,这次为她撑腰的,不止央视!
全红婵跳水池边,身影瘦小,背后整个网络的目光。这两年她挣脱不了的是,天才标签和争议标签一起压在肩上。东京奥运会站上最高领奖台,水面镁光灯还没彻底暗下,新故事就不断出现。她后面拼训练、熬伤病、靠奖金给家里添了点新东西。可最近网上风向转得快,夸声和质疑掺杂在一起。
全红婵自己没多说过话,网络里说得最多的反倒成了她花多少钱、吃多重了、比赛敢不敢上场。那些讨论里,温度越来越低。前些天,她跟国家队去加拿大,从机场出来羽绒服裹到下巴,媒体拍得清清楚楚。一件羽绒服让“节约”和“炫富”无数网友吵了整整三天,说什么天才少女不知贫苦、跨洋比赛就失了分寸。真是在海外冬天零下十多度,跳水队的医务组怕她冻感冒影响节奏,羽绒服要求最厚最暖,专门配的。全红婵自己一年奖牌奖金,加全国宣传费用,盖得起好几栋自家老屋,这点花销本来不该上热搜。
广告质疑又跟着来。一年能接几个,比赛训练还没耽误,反倒给自己夜晚训练、身体恢复多了点补助。真正的不务正业,可能是真无心再练了。她换教练,作息做饭控制得死死的。广告周期排得不敢多耽搁一分。
体重变化也被拿来说。十八岁,身子发育阶段,吃一点都长肉。跳水动作要求极高,有时多一斤都是麻烦。她最近比赛摔多了,膝盖、肩膀起红点,腰贴膏药,队医拿大绷带缠一圈又一圈。网上的讨论,照样有人说她“放纵自己”“失去天分”。青少年这个阶段,掉几斤肉全靠饿,有多少非专业观众体会过?教练说她全程自觉加练,晚上自己在跳台边做静蹲。比赛输了,她哭得吃了两晚席,后来主教练带着去看心理医生。联盟医疗组手里有完整报告,伤病控制标准没低过国家队一线。
父母做什么也被掀出来。六月儿童节,全爸爸在自家果园割了一把自家荔枝,给媳妇包起来当节日礼物。全红婵家从小种果树的,亲戚都在旁边,三邻五舍都哭笑不得。网络有人说是炒作,家庭大戏编了三页纸。妈妈在家炊烟袅袅坐凳子,拍下来坐姿随便,说没教养。合计在农村盖新屋,网友怀疑用女儿钱。村里知情人都说是自家十多年存的,奖金账目队里管着,分毫出不去队财务。
比赛退赛风波,成了网友焦点。五月那场身体出问题,教练和队医联合决定退出,身体强行上场就是毁运动生涯。退赛原因都明明白白写着,有人非要说是“怕输”、不敢面对失败。世锦赛名单没她,外界怀疑更多。反正谁都记得天才光环,一翻车声音最响。退赛本来就是保护运动员不被伤病拖垮,顶级运动项目就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央视那次视频,出了名的罕见。六一那天新闻里,康辉评论全红婵,成绩列前几年“近乎完美”,决赛场面稳定,公开劝网络声音温和一点。视频一出,底下评论上万,多数开始反思吐槽太多。互联网删帖、限流“骂人贴”,大V号也有自觉降调。批评声不再一边倒,官方话语给她争取喘息机会。这时,不止央视,广东体育、体坛专业号都配合发声,甚至《中国青年报》《南方都市》都站队集体支持。运动圈开始出现“给运动员多一点理解”的话题,消息扩散比同期运动新闻还快,后台互动统计一小时猛涨。整个网络的风向,像被按了暂停键。
全家压力没见小。爸妈说,家里钱是种果多年的积累。全红婵奖金账国家有专门监督,小姑娘自己也常说“家务事家里决定,不想背着包袱上场”。教练一再表态,运动员伤病周期有高有低,想恢复只能硬抗。全红婵夜里练完才睡,第二天接着绕场热身,水面拍起来,神情里看得见压力。退赛消息发出来,家里大门紧闭,一天十几次电话回复统一口径。媒体到门口,邻里都劝说别添乱。
不过网络节奏就是这样,央视表态、专业人士站队,评论区大部分人态度有转变,那些老粉留言“多给运动员一些空间”“全红婵不是机器”。社交平台能看到她训练的剪影,留言总有几个不和谐的声音。网络节奏那些起起落落,能帮她一阵,不见得能管得了一辈子。她还年轻,长身体、长心智,下一步怎么走全靠调整。
外界对天才的要求太高,伤病、状态都被夸大成新闻,青年运动员注定闪闪发光又脆弱。压力没几个人能体会,日子过着就是一场又一场的比赛轮转。每次舆论风向变,大部分人只记住夺冠和被喷,却忘记时间推着成长。央视撑腰,广东体育紧接着发微博站台,运动医学专家分析恢复周期,整个体育宣传的支持力度,网络声量有明显平息。新一代运动员成长过程就在这种夹缝。谁都想要完美,现实却没几个能够毫无波澜。
全红婵还在训练,短发扎起来,黝黑的皮肤,眼里全是想赢的光。评论还会有,争议没断过。能靠的,是自己和身后那些安静守护的人。央视那期视频没喊口号,倒像一句朴实的提醒:好运动员只需要安静成长。粘满膏药的晚自习,也值得多一点温和的目光。运动员不一定每次都赢,但本身值得被珍惜。
您怎么看?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联系邮箱 laodilailiao@foxmail.com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