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耗空两大发达国,还债长达30年,奥组委有意中国接棒
01
你说账这个东西,真是让人头大,尤其一提到蒙特利尔和雅典这两本老账,真是谁算谁头疼。一回忆起来,那场面比电视剧还离谱。
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那气氛,老百姓真是上下一心,差点没把‘稳赚不赔’的横幅拉出来挂大街。市长满面春风,信誓旦旦“我们这场奥运啊,办了还能赚钱!”全加拿大都兴奋得飘起来了。
可现实偏要打脸。主体育馆光是设计图纸就比其他国家洋气好几个档,非得来点与众不同,但一到施工,麻烦就扎堆了。特殊钢材、抗震黑科技一样不少,预算吓得跟坐火箭似的往天上冲。结果开赛在即,场馆门一锁还差半条命才完工,最后只能临时找个其他馆凑数。场面凑合吧,账本就没那么好看了。
谁想到,奥运一结束,蒙特利尔直接背上了20亿美元的巨债。市民全部变“接盘侠”。水电涨价,饭馆加钱,连买瓶牛奶都觉得痛。也别想着退休能躲过,全民硬生生还债还了三十年,足足到2006年债务才彻底还掉。说句实话,城市底气都掏空了,投资一度冷清得跟冬天一样。当地人都自嘲那叫“蒙特利尔陷阱”,多少有点自黑的味道。
02
要说背债的苦,雅典绝对更上一层楼。希腊本来想借2004奥运翻身,起初预算说46亿美金能搞定。说着说着,就烧到150亿,整整翻了三番。各种地形场馆、宾客酒店、公路配套,预算失控眼睁睁地看着“烧钱”两字飘在脸上。
全希腊都盼着靠奥运吸引游客,真以为能热闹一场。结果票价贵得离谱,宣传又不给力,比赛期间座椅半空,场馆冷冷清清。这票卖不出去,门票的钱收不回来,反而是新建的一批批漂亮场馆,等赛事一完直奔烂尾废墟。雨一淋,风一刮,一年一年干脆没人问了。每年养护又是大出血。全国家底紧张,企业关门,失业潮滚滚来,这奥运泡沫直接成了压垮希腊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网上早有段子调侃:去希腊看废弃场馆,比看古希腊遗址都震撼。这细节,想想让人心里发酸。
03
哪怕放眼全世界,这俩案例摆那儿,谁还敢大喊“我要办奥运”?以前一说拿下主办权,全国都得敲锣打鼓;现在好家伙,国际奥委会得像房产推销员似的问:谁要来接盘?没人举手。这下怎么“露脸”?胆子没多少,账本倒是越来越会算了。
就说说中国这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开始预算202亿,到头193亿搞定,外加各种收入不落空,居然还有点盈余。你说服不服?方法就是两个字——精算。赞助商都等着送钱,门票不用愁,场场爆满。纪念品和转播权收入也是一条龙。审计部门全程盯死账本,场馆运营、办赛细节,每一分钱都得溯源。
关键是,北京提前想着赛后场馆怎么用,体育馆、场地统统有计划后续利用,啥“白象工程”,通通躲过去。可以说这不是账算得准,而是把每一步后路都安排妥当。全球同行要是不服气,也真没招。
04
网友们说得更犀利:有人调侃蒙特利尔和雅典是“奥运落地反向教材”,还有人感慨——办奥运哪哪都能成“干儿子”,就是别让城市掏腰包。“三十年还债,换谁都怕”。有人在弹幕里提问:“你想不想让你家市长给你背一辈子奥运债?”出了中国的账本,哪个城市领导也抹不开这面子。
现在,谁还敢说奥运是捡到的“黄金”?都怕成负资产典型。城市第一步就是琢磨,能不能把账算明白,别慌慌张张上马项目后,几十年填不完坑。真是不敢让面子冲昏头脑了。
05
说到底,蒙特利尔、雅典的历史剧本,硬生生把申奥这事儿从“全民大派对”变成“慢慢琢磨,慎之又慎”。国际奥委会也急,没人愿意出头,翻来覆去还得往中国打电话。毕竟“精算”二字就在北京写得明明白白,场馆资源还都能持续用,外头谁都眼馋。
不是不想办奥运,而是真没人敢不看账本就下场。啥“露脸体面”,都得让位给账算得是不是漂亮。“三十年还债”的前车之鉴,谁也不乐意再跳一遍。
能不能把一场全球盛会变成一个机遇,不变成城市的噩梦,靠的绝不是造势,而是精细规划、全流程盯账。否则,未来申办名单八成还得等中国来兜底。大家怎么看,如果让你来算这账,是挺身而出,还是溜之大吉?欢迎在评论区聊聊,咱们一起把这笔“奥运账”再算一遍!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联系邮箱 laodilailiao@foxmail.com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