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端午假期,全国多地龙舟赛事火热开场,赛场内外皆是一片繁华,龙舟经济稳坐体育产业“C位”。
“赛事+消费”点燃地方经济新活力
2025年端午龙舟赛事已打破传统局限,成为带动文旅、餐饮、零售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引擎,推动地方品牌升级,掀起消费热潮,市场规模预期突破500亿元。
如今,各地赛事精彩纷呈,消费数据亮眼。在南昌九龙湖水域,2025中国南昌国际龙舟赛吸引50支队伍参赛,配套的鸿鹄大集市、啤酒龙虾节等活动累计创收7201万元销售额;四川新津天府端午龙舟会期间,新津区发放超百万消费券,联动商家优惠让利200余万元,将龙舟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杭州西溪国际龙舟文化节带动文体旅消费77.8亿元,外地游客贡献占比提升至25.3%;肇庆传统龙舟大赛单日吸引超20万观众,周边餐饮、住宿收入同比增长超三成。
这种“赛事+消费”模式在全国迅速复制。佛山叠滘“龙船漂移”赛事推动当地酒店预订量增长380%,龙船饭搜索量激增183%;贵州镇远县3天龙舟文化节创收3.26亿元,充分彰显了民俗活动的经济转化力。
龙舟赛成制造业发展强劲引擎
在南昌九龙湖,赛鼓声与扫码支付提示音交织,尽显中国消费市场的强大韧性。如今,“龙舟+”模式正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有力催化剂,龙舟经济已构建起涵盖制造、服务、创新的完整产业链。
湖南汨罗,作为龙舟制造的核心重镇,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实力。这里每年能产出近万条龙舟,年产值高达2.5亿元,产品更是远销日韩等国,在国际市场崭露锋芒。
在南昌体育用品博览会上,龙舟相关的高科技产品成为焦点。AI划船机等创新产品吸引了43家国际采购商的目光,意向订单金额突破9000万美元,彰显了龙舟产业在科技制造领域的潜力。
赛事衍生产业同样呈现出繁荣态势。佛山的3D打印龙头工艺品凭借独特创意和精湛工艺,备受消费者喜爱,市场供不应求;肇庆的传统龙头手工艺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00%,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尽显无遗。在电商平台上,龙舟拼图、积木等文创产品成绩突出,京东数据显示其成交额增长超100%,其中“00后”群体贡献了四成销量,反映出年轻一代对龙舟文化的热爱与消费热情。龙舟赛正凭借自身独特魅力,从多个维度推动制造业蓬勃发展。
龙舟赛为百姓生活“撒福利”
龙舟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盛宴,更让百姓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宜宾,2025宜宾市“我们的节日·端午”示范活动暨第三届“多彩江安·欢乐四季”群众性传统龙舟文体活动热闹非凡。商家王先生满脸喜悦,他说,自家粽子在活动期间销售火爆,一天就卖出上千个,线上订单也不断,销量十分可观。
重庆2025梦界水世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龙舟邀请赛暨璧山区首届龙舟赛在玉泉湖公园举行,赛事创新采用“1 + 2 + 3”形式,除核心龙舟赛事外,还有竞赛配套和演艺民俗活动,打造出“文体旅+消费”新场景,为当地百姓和游客带来全新体验;2025年湖北省“与夏奔赴”水上运动消费季启动仪式暨屈原故里传统龙舟大赛在宜昌秭归县国家龙舟训练基地举行,同时兴山、当阳、点军等县市区也纷纷推出惠民举措,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旅游选择,让大家既能享受赛事激情,又能节省旅游开支;福州龙舟主题公园正式开园,这座集运动、竞技、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园,为百姓提供了多元化的服务场景,丰富了大家的休闲生活。龙舟赛正以多种方式,将实惠送到百姓身边。
未来,随着科技赋能、年轻力量注入,龙舟经济活力倍增,将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产业。专家表示:“政策支持为龙舟赛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产业链完善能进一步挖掘其商业价值,区域协同深化则可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龙舟赛不再仅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将成为众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文化密码”,传承与弘扬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作为强大的“经济引擎”,带动文体旅、制造等多产业协同共进,为城市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古老的传统赛事在新时代绽放出璀璨的经济光芒。
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并不代表本站观念,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联系邮箱 laodilailiao@foxmail.com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网友评论